“扎西德勒!”早早候在家门口的旦增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自己的汉族客人们。2月28日是藏历二十九,在这天入夜,藏族家庭要老小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古突”(即面疙瘩汤),这一天也被称作“古突”之夜或“驱鬼节”。
旦增是居住在拉萨市夺底乡洛欧村,在拉萨市城关区政府的扶持下,他在家经营者着一个“好客藏家”的农家乐。此次藏历新年到来,得知有几位汉族朋友想前往家中一同过年,他和妻子便提前开始劈柴、切肉、打酥油茶迎接客人。
张高锋一家是第一次进入藏家体验藏历新年,最为激动的是他刚来拉萨不久的儿子张森,长期在内的生活的他,即将要在拉萨就读小学。为了让儿子更直观地了解藏文化,更好地融入到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张高锋便带着妻儿一起来到旦增的家中过年。
刚进门,11岁的张森和同行的姐姐们开始帮忙和面,为晚上吃的“古突”做准备。当旦增讲起做“古突”的细节时,张森竖起耳朵来听。旦增介绍,“古突”是用面疙瘩、牛肉、青稞、人参果等九种食料煮成的汤饭。煮饭前,人们会在面疙瘩里分别放进羊毛、辣椒、木炭、黑豆等物品。盛“古突”时,女主人眼睛不能看着锅里,仅凭感觉来盛每一碗。
吃的时候,每个人吃到的东西必须当众拨开,来预兆此人的运势和心地:羊毛代表心地善良,辣椒代表嘴巴厉害,木炭则说明这人“心黑”,黑豆代表勤劳踏实等。夜色降临,在众人齐动手下,女主人格桑卓嘎端上来了热气腾腾的“古突”。每人选了一碗开始吃了起来,“我的怎么是木炭呀?”“我吃到了辣椒。”“太棒了,我的是羊毛。”不一会儿,大家都纷纷说出了自己“古突”里包的物品,接着大家相互调侃、互开玩笑,掀起了这个“古突”之夜的小高潮。
吃完“古突”,张森发现旦增端着一个盆子走了出来,并给他发了两个捏好的糌粑面团。旦增告诉大家,要将糌粑面团在身体除额头的各个部位擦拭,表示将身体里的病灾去除。只见张森两手握着糌粑面团在脑袋上滚了两下,嘴里还念叨着:“脑子变聪明。”逗得现场人们哈哈大笑。
随后,在旦增的带领下,大家把这些糌粑面团和吃剩下的“古突”以及家里旧衣服上剪下来的布条等倒入一个破瓦罐里,格桑卓嘎点燃一团干草跟在后面,并且口里念着:“出来,出来!”让干草与破瓦罐里的东西一起烧成灰烬,寓意将家中的恶魔、邪气统统驱赶出去,迎来吉祥的新年。就在这时,旦增从家中拿出了鞭炮和烟火,张森兴奋地点起了烟火,在人群中嬉戏着……
张森告诉记者:“‘古突’才是新年的开始,就已经让我了解了如此多的藏族文化,接下来的还有藏族拜年、挂经幡等民俗活动也让我十分期待,这个藏历年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也令我十分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