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布了《北京市消夏露天餐饮经营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从5月1日起,经营消夏露天餐饮的企业,必须要开设在主管部门许可的固定区域内,距离污染源至少在25米以上,并且应具备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而从业人员须取得有效健康证明等要求。而且,即使获得批准,这些消夏露天餐饮经营场所也必须采取室内制作、室外食用的原则,不得露天烧烤,不得室外加工、制作、销售其他食品。同时,禁止制售凉菜、裱花蛋糕和生食水产品。
在夏天的午后,聚集三五亲朋,在室外喝酒、烧烤、吃凉菜,已然是许多人习惯的生活方式。满街游走、现做现卖的下酒菜,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所以,当这样的法规出台,总免不了许多反对:我们这样生活都这么多年了,现在却要被禁止,政府是不是管得太宽?许多人甚至发出质问:禁止了这些,我们该如何消夏?
毋庸讳言,移风易俗,从来都会给一部分人带来一些不便。但更应该看看:承担了这种不便,我们将得到什么?
首先,是食品安全性的提高。安全的食品来自于良好的生产在制作工程,而露天烧烤、室外制售的凉菜,都意味着食品原料或者成品要在常温下长时间放置。夏天的室温正适合各种细菌生长,所以这样制作的食品被细菌污染的风险大大提高。当我们在为冷冻水饺和制冰机中冰块“细菌超标”而担心不已,却不知道:如果把这些室外制作存放的食品或者原料拿去检测,那么细菌超标的比例会高得惊人。关于这些食品细菌超标的报道不多,只是因为不管是媒体还是个人,对这些摊主难以产生较劲的念头——即便是有人吃了这样的食品呕吐腹泻,通常也是自认倒霉。简而言之,这样的食品不是“没有安全风险”,而是“没人关注它的安全风险”。
有助于保护环境。北京这样的大都市,空气质量低下,雾霾天多,已经让人们痛恨不已。恶化的环境是由每一个恶化环境的因素汇集造成的。露天烧烤会因为不完全燃烧产生许多烟尘。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这样的烟尘可以被自然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处理掉。但在北京这样人口集中的大都市,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趋近于零。任何增加烟尘的举动,都是对雾霾、烟尘的直接贡献。有的烟尘雾霾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比如交通,比如做饭。虽然露天烧烤也算烹饪的一种,但做好相同的食物,产生的空气污染却要多得多。
应该注意到,这一规定并没有“禁止消夏露天餐饮”,只是对它进行了比较严格的规范。固然这种规范会对“随意”“自由”的室外消夏带来一定的不便,但这种不便所带来的,是更安全的食品和更美好的环境。当人们习惯了这种规范,就会发现:消夏的方式有多种,过去的那种不见得多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