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也就是说,市场竞争本身能够降低信息费用。
周燕:是的。市场本身会对质量进行监管和认证。通过什么机制?还是价格与竞争。物品市价里凝聚了每个人的信息,价高意味着需求大或者质量高。一般而言,质量高的产品需求会更大,而供给则更加有限。中国的传统智慧中有“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就是这个道理。有没有人提供价高质劣的产品呢?可能有,但是这种人不可能在市场中长久生存下去,因为当消费者用后是不会再回头买的,而且会把这种信息传递到市场上。需求减少,价格自然会下降。换言之,在竞争下的价格已经包含了质量信息。
除此之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还会通过商誉与认证对质量进行识别。品牌或商誉能够降低辨认质量的费用,“百年老店”能够百年屹立不倒,就是经历了无数竞争的洗涤,代表着性价比合理的产品。
狭义的认证是指第三方认证,应该由谁来担当?许多学者想当然认为,非国家或政府莫属,否则不具有公正性与权威性。这种对认证的定义是狭隘的,认证可以不需要第三方,不需要政府。为什么有的人愿意付数十倍的价格购买A PPLE等品牌的牛仔裤,也不愿意购买街边十几元一条无牌货?前者意味着透气性更好的布料、更放心的漂染、更舒服的剪裁。因此,品牌本身就是一种质量认证。认证单位可以由第三方担当,也可以由商品的供应方提供,由品牌和商誉来实现。
把对质量的鉴别和认证工作,交给政府监管,实际上是意味着放弃了市场中价格所承载的所有信息,以及市场价格的奖惩机制。
媒体:那“政府监管”应在哪个环节进行,或应该放弃?
周燕:“政府监管”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可以包括产品质量、产权保护、司法行政等等。在产品质量方面,我并不认为政府应该监管。因为政府监管的效果并不好。我曾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在3C产品认证领域,政府加强监管反而使得产品质量下降。
第 1 2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