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母亲,或许赵云武不会走上厨艺之路。赵云武最喜欢吃母亲做的饭菜。但是,连赵云武自己也没有想到,母亲做的饭菜竟然会影响自己的一生:在厨房里穿着厨师服装,戴着高高的帽子,在方寸之间经营自己的人生--以“做饭菜”为自己毕生的职业。
子承母业
如果不是母亲,或许赵云武不会走上厨艺之路。赵云武最喜欢吃母亲做的饭菜。但是,连赵云武自己也没有想到,母亲做的饭菜竟然会影响自己的一生:在厨房里穿着厨师服装,戴着高高的帽子,在方寸之间经营自己的人生--以“做饭菜”为自己毕生的职业。
赵妈妈是一位职业厨师。在厨师这个岗位上,她敬敬业业地干了一辈子。天底下没有比母亲更好的老师,赵云武说:“我从厨的第一个老师,不是师傅,而是我母亲”。母亲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厨师,但是她做的菜不比大饭店里的厨师差。赵云武在家里做饭菜的时候,母亲总在一边指点,什么时候放盐,火候如何掌握……母亲的言传身教,让赵云武充分地感受到烹饪魅力的同时,更体味到了厨师工作的艰辛。面对“狭窄、杂乱、高温、吵闹……”的厨房环境,赵云武依然坚定地选择与妈妈一样的职业。
1989年,19岁的赵云武在安徽省技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招待所工作。两年后,赵云武大师已经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1996年,赵大师应朋友之约,前往德国凯泽斯劳屯一家中餐馆任厨师长一职。2005年,安徽省烹饪技能大赛,赵云武大师荣获热菜银奖;2006年,全国第二届“豆腐宴”烹饪大赛,荣获特金奖;2008年,全国烹饪技能大赛,获得热菜项目金奖;同年被评为“中华金厨”。大师先后获得中国烹饪名师、安徽烹饪大师、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国家级评委、安徽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等称号。国家级营养配餐师、合肥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理事。曾受聘安徽省总工会任“下岗再就业培训”烹饪专业特聘讲师、安徽省工商职业学院客座教师。多次参加新东方烹饪学院“名师讲坛”的讲学活动。
细心坦诚、德艺双馨
德艺双馨是厨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这是师傅孙成应大师常教导的。赵云武时刻遵循师训,在对待同事或者同行时,赵云武始终保持以德待人,他说:“我们同行之间,应该敞开心扉多交流,在一起分享心得,而不是彼此之间设置秘密。”其实,坦诚也是一种美德! 在对待年轻的学徒工,赵云武认为,首先应该在技术上服人。技术是厨师的生存之本,徒弟敬仰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有一门高超的手艺。所以,赵云武坚持以技术为上。除了把自己的技术上毫无保留传授给徒弟,还时刻关心他们心理和生活的需求。赵云武大师是中国烹饪教育第一品牌--安徽新东方烹饪学院客座讲师。他常常说:学徒时期,大多是很年轻的,这个时候,他们还处在心理成长期,师傅对他们有很大的责任。师傅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徒弟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希望他们在工作中学会怎么生活,怎么适应社会,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赵云武大师曾在不倒翁徽天下酒楼、安徽省影视村大酒店、合肥小松酒家、德国凯泽斯劳腾市莲花楼中国餐馆、安徽省同济宾馆、阜阳市鸿潤大酒楼工作过;现于合肥徽商故里任行政总厨一职,徽商故里酒店,从名字和装修风格就可以知道,是一家以突出皖风徽韵为文化底蕴,营造徽商文化、徽菜文化氛围的具有典型徽文化根性的特色酒店。是发扬徽菜的一个窗口,也是他以振兴徽菜为事业的一个平台和追求。
创新是一种灵魂
赵云武大师二十五年的从厨期间,对徽菜的传承、追求、创新一刻也没有间断过。传承、创新是徽菜发展的灵魂。作为烹饪大师,徽菜的传承、创新也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赵云武大师自有他独到的一套创新之法。他认为,徽菜的传承创新,必须在继承传统中进行。在很多厨师看来,菜肴创新是不得不为的事情,这里面多少有些被动的成分,而赵云武大师却是怀着敬意、主动去创新的。在他眼里,每道出品都不仅仅是一道菜肴,而是一件艺术品、一个文化,这样才有时时处处想做得更好的冲动。在传承、创新一道新菜品的时候,他都要反复做很多次,他认为“一次就做出来的菜不是一道好菜”,一道成功的创新菜品,需要经过厨师反复研究、反复试做的过程中,不断提炼,并要根据客人的口味和意见逐步调整,最终把颜色、口味、造型搭配均匀、协调,呈现出近乎完美的立体感。创新,不仅仅指口味、烹调手法,原材料的挖掘,也是十分重要。赵云武喜欢研究食材,每一种食材的产地、时节、生长期、品质特点、如何搭配,或者用量多少,如何调味,烹调手法的运用,都是创新之法。在他看来,创新是一种灵魂,贯穿于他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和所有的徽菜大师一样,赵云武大师的厨艺人生也是平凡无奇的:坚持、执著、平凡,从学徒到行政总厨,别人经历过的,他一样也没有落下。也许他的故事,可以一页纸“照本宣科”的写就;也许他的事业,也是无数厨师有朝一日可以实现的梦想。然而,徽菜的发展,任重道远,希望正是这份平凡,这份坚持,能铸就一份美味,一份幸福!希望他对徽菜的执著--且行且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