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品食羊肉有着悠久的历史,俗称伏羊肉。伏天食用羊肉的习俗,既暗合“天人合一”的质朴养生理念,也含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历史典籍记载,宋朝之前,宫廷宴席上大都以羊肉为主。到了元代,羊肉在宫宴上更是居于统领地位,占了全部菜肴的三分之二还多。从汉字构造看,“示羊”为“祥”、“羊大”为“美”、“鱼羊”为“鲜”、“食(介)羊”为“养”等,无一不隐喻着人们对羊肉菜肴的追求和对美食烹饪的感悟。
素有“国画之乡”之誉的萧县,自古盛产山羊,养殖山羊是当地农民的一项传统副业,本地的山羊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当地的羊肉如此鲜美,营养丰富,得益于传统的养殖方式:每日清晨养羊人赶着羊群,沿树林、山岗、河湖堤岸放牧,遍布于山野河岸,直至傍晚牧归。自然生长的各种奇花异草:何首乌、苦参、荫陈、益母草、猪耳草、野地黄等成了山羊的食物。成群的山羊穿梭在林间山岗,河塘沟岸,悠闲地享用着百草,呼吸着天然氧吧,欢了就地打个滚儿,渴了饮一气山泉水,山羊经春夏两季饲养,膘肥肉嫩。首先,宰杀后肉味醇厚,膻味小,汤汁鲜美,宜食用;其二,三伏天人体内有积热,食用了加有辣椒油、米醋和香菜的羊肉汤后,全身大汗淋漓,可驱走五脏积热。其三,三伏天里吃性热的羊肉,伴以葱、酱、蒜、花椒等热性作料,能刺激人体大量排汗,有助于排出体热,排出体内毒素。据《本草纲目》记载:山羊味甘、性热、无毒主治暖中、虚劳寒冷,补肾益气、镇静止惊、止痛,益养产妇,可开胃健力,医治五劳七伤。
近些年来,萧县的羊肉饮食文化誉满皖北地区,全县现有大小宾馆酒楼饭店千余家,其中有号称“名震徐淮三百里,羊肉汤味压江南十二楼”的汪家羊肉馆、有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以许堂五香羊头馆、丁里青春羊肉馆、城北圣泉寺等为代表的具有现代规模、装璜豪华的羊肉馆。由萧县民间自发形成的伏羊节里,羊的吃法特别多:鲜美香溢的醇汤羊肉,后味纯厚的红烧羊肉,许氏麻辣羊蹄拐、火辣辣的川江羊肉,香脆可口的烧羊排,五味俱丰的烧羊头、羊杂,许堂五香羊肉汤、吉祥三宝、爆羊肉、烤羊肉,一羊十吃……,一碗羊肉汤、两个烙馍卷上鲜香的羊肉,再加上红红的辣椒油,直吃得满嘴流油,通体汗流,餐后的感觉只剩一个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