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入伏的第一天,三伏天是南京一年中最闷热、最潮湿的日子。南京民俗专家王涌坚说,自古以来,老南京入伏有喝绿豆汤的习俗,且这一习俗保留至今。此外,老南京还有过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以及“摆竹床阵”的民俗,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民俗已经逐渐淡出南京人的生活。
王涌坚说,俗话说“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入伏了,过去老南京也要开始进补了。这补是小补,吃羊肉、喝羊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现在新街口金陵饭店所在的位置有一家羊汤馆,每到入伏前后,都会卖“伏羊汤”。他清楚地记得当年的羊汤是2毛钱一碗,撒点青蒜花,那个香啊,到现在都记得。现在,南京已经没有喝伏羊汤的习俗了,在徐州却很盛行,甚至成了“伏羊节”。
老南京入伏喝绿豆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且保留至今。不同的是,过去没有冰箱,人们想喝凉爽的绿豆汤只能放到井里去“冰”,如今家家有冰箱,冰镇绿豆汤不再是稀罕的东西。每到入伏日,家庭主妇们从菜场买来绿豆,加入冰糖煮成汤,讲究些的人家还会放入薄荷,放冰箱里冰上几个小时,便可以喝了,这种纯天然的饮料最能解暑了。一碗绿豆汤下肚,顿觉神清气爽、暑气全消。“绿豆是个好东西,清凉又能败火,符合现代人的健康观念。所以这个民俗能够保留下来,传承下去也很有意义。”王涌坚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南京还有过一个特有的入伏习俗——摆竹床阵。那时候没有空调,酷热的夏夜把南京人从家中“赶”出来,在街上摆竹床露宿。王涌坚就亲眼见过,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从中华门绵延到鼓楼广场的壮观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