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徽餐饮界,孙林宝绝对算得上是位知名人物,这不仅缘于他长期以来在业界建立的良好人脉关系,更主要是他有一手别人没有的徽菜绝活和出众的厨房管理才能。从学徒工到主厨再到厨师长,直至成为营业额过亿元的大型餐饮集团行政总厨,这位来自合肥郊县农村的年轻人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次次华丽转身。在他平凡的人生轨迹中,呈现给人们的无不是对烹饪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误跌误撞走进了厨师行列
1988年,初中毕业的孙林宝面临着多种选择。父亲为他联系了合肥的一所中专学校,但因为家境贫寒,负担不起每年三百多元的学费,他还是最终放弃了。还有一个工作就是进村里的一家乡镇企业当工人,孙林宝觉得这也没多大意思,没有去。正在这时,一个在合肥做厨师的亲戚对他开玩笑说,要不就跟着我学厨师吧,没想到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家人的赞同,就这样,16岁的孙林宝简单收拾起几件衣物,凭着一股少年的闯劲只身来到合肥,从此走上了艰辛的学艺之路,干起了厨师这个行当,而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那时候的想法很简单,当了厨师吃饭问题就解决了。”回忆当初学厨师的经历,孙林宝感慨地说。命运之神也似乎特别垂青这位踏实勤奋的年轻人,在学徒的那几年中,孙林宝先后遇到了当地有名的几位徽菜大师,老师的言传身教再加上自身良好的悟性,很快他便对徽菜的刀功、技法及味型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到1992年时,他已是合肥一家知名酒店的主厨了。多年后,一位当初和他一起共事的同行回忆当时的情景,对他的评价是“脑子活络,悟性好”,“在菜肴创新上很有一套”。
情系庐州本帮徽菜
“从肥东到肥西,老鸭赛过老母鸡。”对合肥餐饮稍有了解的人,都会记得这句琅琅上口的顺口溜。2000年前后,安徽黄山大厦凭借“山笋麻鸭煲”这道菜肴独步省城餐饮业,创造了单个菜品日均销售近300例的奇迹,这在当时的宾馆餐饮中是极为少见的,直到现在,这道菜仍是该店的保留菜肴。而这道“山笋麻鸭煲”的始作俑者正是孙林宝。“是黄山大厦给了我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是没来黄山大厦也不可能有这道菜的诞生。”孙林宝谦虚地说。那是1999年的一天傍晚,黄山大厦的领导带着孙林宝等一帮厨师去四川考察,在成都一家餐馆里见到的火爆场景着实让他大开眼界。不到500平方米的大厅内人头攒动,连走廊上都站满了等候就餐的顾客,打听之后才知道,所有人都冲着一道叫“水煮鱼”的菜肴而来的。“那一餐我排了近3个小时的队,等吃到水煮鱼时,旁边的酒店都快打烊了。”
这次考察经历深深地刺痛了孙林宝。回来后他便开始琢磨,为什么人家能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呢!“安徽有很多独特的烹饪原料,有很深的文化积淀,如果对徽菜的烹饪原料进行挖掘,用徽式烹调方法烹制出来,只要技法、配伍得当,做出的菜肴应该不比水煮鱼差。”孙林宝心里寻思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孙林宝首先看中的便是巢湖麻鸭,他要在鸭上做文章。“这种鸭皮薄骨细,肉嫩味美,脂肪适中,非常适合做菜。”为了突出原料的本味,他采用了徽菜最擅长的清炖技法,尽量保持菜肴的原汁原味,同时又加入了适量的徽州鞭笋,以起到佐味提鲜、除腥引香的作用。这道菜做出来后,他先尝试着让服务员在酒店大厅销售,令他没想到的是,平时冷冷清清的大厅一下子火爆起来,两个月后,“山笋麻鸭煲”便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着合肥餐饮业,街头巷尾的大小餐馆都在跟风叫卖,连黄山、淮南等不少外地的餐馆酒店也在做这道菜。“山笋麻鸭煲”的一炮走红让孙林宝在圈内名气大增,也从此奠定了他在安徽厨师界的地位。
“也许在现在看来山笋麻鸭煲算不得稀罕,但在粤菜川菜大行其道的1990年代末,黄山大厦正是凭借这道菜在外来菜系的重重包围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以致在后来的市场竞争中风生水起。”安徽黄山大厦副总经理郑群谈起这道菜,一脸的自豪。
在这之后,孙林宝又陆续创新出“砂锅鱼头王”、“曹操脆皮鸡”、“庄墓鸭脚包”、“逍遥野炊牛肉”、“包公藕饼”、“铁板白米虾”、“绝品羊肉”等上百道系列庐州本帮徽菜。随着一道道创新菜肴的成功推出和热销,孙林宝这个名字也为越来越多的安徽同行所熟知,如今他已是集“中国徽菜大师”、“全国优秀厨师”、“中华金厨奖获得者”、“安徽省十佳厨师长”等诸多荣誉于一身,一些同行甚至戏称他为“厨房魔术师”。
从学徒工到大型餐饮企业的行政总厨,孙林宝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一步步实现着人生的跨越。谈起今后的打算,他坦诚地告诉我们,现在出去人家都称他孙总,“其实,‘孙总’不过只是个身份而已,我还是个做饭的厨师,做厨师才是本行。”在他看来,虽然职位变了,但厨师的职业却永远不会变,任何时候这做饭的手艺都不能丢。现在他每天还和后堂的一帮兄弟们一样,站在炉台边颠锅抡勺,直到为客人上完最后一道菜。也许正是这种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处世风格和率先垂范的大师风范,塑造了孙林宝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他能在烹饪这条技艺之路上长袖善舞,精彩连绵。